情感导师理论都是哪里学来的?再到人们的价值评判标准
在我深入学习并研究情感之前,我一直有一个困惑:那些教别人情感的导师,他们的理论来自哪里?
当然,首先的一个合情合理的解释是:
来自实战。也就是自身的情感经历。
这个解释还是挺有说服力的,自身的经历足够多,当然就能形成一定的经验和理论。特别是在男性情感当中,大家都是结果导向的思维,必须要有足够的数量和能展现在台面上的案例,别人才能认你。
另外,当然也来自一些心理学理论
心理学有一些不明觉厉的专业名词,也有详细的论述体系,这样能对一些现象进行很好的解释,这也是在情感教学中,不可取代的好东西。
关键是心理学是世界范围内公认的学术科目,这种公信力也是难以取代的强大力量。
除此之外,当然还来自教学经验的积累。
这一块主要是针对中年人情感和女性情感方面,足够的咨询案例,确实能起到很多效果,在分析问题的时候会显得更深刻、更令人信服。
对于一个情感导师而言,ta的理论体系,大体上就是上面三个方式的累加得来。
当然,本篇我要讲的内容肯定不是这么简单,接下来我要提出一个大的疑问。
以上三种方式足够判断一个情感导师是否靠谱吗?或者说这三个要素能否具体衡量出来一个导师的水平?
我想了很久,答案是无法衡量。
一个咨询案例100的情感导师跟一个咨询案例1000的情感导师,有十倍的差距吗? 仅通过数量根本就不能判断谁更好。
一个心理学理论扎实的导师一定比社会大学出产的人更适合情感疏导吗?显然也无法绝对判断。
最后情感经历这玩儿,一个每天混迹夜场的帅哥靓女,ta们会有足够多的情感经历,但会是一个很靠谱的情感导师吗?显然更无法判断。
因此,答案就是无法判断。
所以我一直有一个清晰的判断:
情感问题的教导跟实战,完全是两回事,乔丹实战厉害,科比实战牛逼,但他们绝不会是最好的教练。乔丹会告诉你罚球线就可以扣篮了,科比会告诉你别怕困难1挑4,每天还要四点起床。实战跟教学的区别比想象当中大很多。
本文看起来是讲情感导师的问题,实际上,我想说明一个更大的问题:
事实上,世界上很多的东西都无法用准确的数据衡量,特别是价值体系极其丰富的今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标准,有自己的偏好,有自己的固执。
没有一个东西叫做最好的。
再往大了讲,人生之所以有意义,恰恰因为这个世界可能没有想象当中那么严谨的秩序,因此每个人都有机会挪动位置,甚至做到那些完全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就像最近爆红的丁.真,我实在想象不到为什么一个普通的藏族00后,能突然火成这样?真的是因为帅的不像话吗?好像也不是吧,比丁更帅的肯定有吧?那些分析文章也基本上是马后炮,一个人要火真是说不清楚!
就跟人的命运一样,谦虚的讲,就是人命天注定。你往大了讲,就是人定胜天、逆天改命。到底哪个才是对的?很难讲。
很多时候,当我想找到一个标准线的时候,发现世界原本没标准。
也许这才是一切有趣的源头。
——公羽 2020年12月8日 傍晚
CENGJI.
版权所有 © 层级网 2008-2026 / 网站介绍